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38节(1 / 2)





  杨海燕露出听进去的神情:“我知道了,那阿母,这次我该给爷爷奶奶、还有叔叔婶婶他们准备什么长辈礼?”

  秦母想了想:“给大家都准备鞋子吧,阿放他爷爷奶奶、二叔二婶、三叔三婶,大家都一样,也就没得挑什么毛病了。”

  杨海燕听闻,高兴道:“还是阿母想的周到,我就没想到了。也是我懒,觉得布料方便,做鞋子费时间。”

  秦母笑笑:“那你也不知道他们的鞋子多大啊。现在做鞋子也来不及了,干脆在镇上直接买,大小阿母知道。”

  杨海燕:“阿母你真好。阿弟弟妹妹呢,送什么好?”

  秦母:“丫头们都送一朵绢花,哥儿们就……还是送鞋子。”

  杨海燕一听,忍不住笑出声。

  秦母也觉得有意思,也忍不住笑了。她心想,这个儿媳妇还真不错,好相处,性子也好。

  秦放听到自家阿母和媳妇的笑声,嘴角也微微翘起,心情很好。他就怕媳妇和阿母相处的不好,毕竟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。不过,他其实也不怕,毕竟自己的媳妇他还是有自信的。

  到了镇上,他们先去了成衣铺子,按照秦母说的买了鞋子给长辈晚辈当见面礼,然后又去买了绢花给丫头们。最后去买了喜被等需要用的东西。

  在买鞋子的时候,秦母没有付钱,这是给长辈晚辈的见面礼,自然是孩子们准备的。但是采办喜被等东西时,秦母就抢着付钱了,因为这是婆家应该准备的。

  杨海燕也没有推辞,反正用秦母的钱也无妨,回头她还是会给她的。

  把需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,他们就回去了,这一来一回,回到秦家指不定要吃午饭了。

  马车上,杨海燕提起了秦放的事情:“娘,这次我们回来,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呢,您猜猜看。”

  秦母下意识的要猜儿媳妇是不是有了,但是想想也不可能。儿媳妇如果有了,他们不会这样赶路回来,可是她又猜不出。

  杨海燕道:“是相公升职了,之前是百夫长,百夫长没有品级,跟衙门衙役头子一样。但现在是千夫长了,是七品,朝廷封的,跟咱们的县太爷一样大。”

  秦母:“啥?”她懵逼了,她怀疑自己听错了,她儿子跟县太爷一样大了?过了好一会儿,她才紧张的抓住杨海燕的手,“燕燕啊,你说的是真的?”

  杨海燕道:“是啊,您的儿子当官了。”

  秦母愣住了,然后眼泪又流了下来:“这……这……”她是又高兴,又难过。高兴是儿子有出息了,难过是儿子一个农家子,这当了官,可见付出了多少的努力。在军营,付出的努力等于遇到的危险,她能不难过吗?不过到底是喜事,她很快就平静了下来,“这可真是好消息,他爷爷奶奶和阿爹知道了,指不定多高兴呢。”

  杨海燕道:“是啊,不仅爷爷奶奶和阿爹高兴,还有二叔二婶、三叔三婶,他们肯定也高兴,相公可是他们至亲的侄子。”

  秦母听到杨海燕提起二房和三房,她忍不住叹气:“你啊,刚来咱们家,不知道家里的情况。你二叔是个老实人,家里的事情是不管的,你二婶呢,嘴巴快,喜欢占便宜。你三叔呢,以前是个聪明人,但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没有儿子,所以也渐渐的沉默了。只不过,去年年底的时候,你三叔跟家里提起,想要过继你们三弟。”

  杨海燕听了有些意外:“这向来过继都过继年纪小的,三弟都这样大了。而且,咱们家里也不舍得把三弟过继出去啊。”

  秦母听到她说咱们家里,对此很满意。“谁说不是呢?我当时就不同意,让他们去族里过继,或者去外面找个也行,想要过继我儿子,那没门。”

  杨海燕仿佛听了个大八卦:“那三叔怎么说?”

  秦母:“阿放他三叔说,族里过继的、外面抱来的,都没有守成来的亲,他说守成是他亲侄子,跟亲儿子一样。其实啊,他早些年也没有提起,现在提这事情了,是有其他打算的。”

  第40章

  杨海燕先提了秦放升职千夫长的事情, 再提了二房三房也会高兴,主要是想看看这件事上,秦母的看法。通过秦放的话, 再通过和秦奶奶、秦母的相处, 她对秦家有些了解了。一般的事情是秦奶奶做主, 但是秦奶奶不会做秦母的主,而在秦二婶秦三婶面前, 秦奶奶是说一不二的。

  这其实很好了解, 秦母是秦奶奶培养的接班人,所以秦奶奶最给秦母面子。在古代,长子长孙的意义非同小可。

  她想听听秦母对于二房三房的看法,因为秦放升官的事情, 秦家人肯定都要说的。但是在古代, 还没有分家, 有些银子是要上交的。又或者,秦放升官了,秦家人会不会要秦放养全家等等。她提前告诉秦母, 也是让秦母心里有个底。却不料,会听到一些八卦。

  这个秦三叔她没什么印象, 毕竟才见了一面。她对秦二婶的印象是最深的,再加上牛蛋的原因,这个秦二婶大概就是小说里的极品存在了。

  杨海燕好奇的问:“阿母, 这三叔有其他的打算是什么意思?”

  秦母对杨海燕是没有保留的, 长子有出息了,以后他们这房的孩子们是要仰仗长子的,仰仗长子跟仰仗长媳没什么区别。当然,前提是长媳是个聪明人。而在秦母的眼里, 杨海燕自然是个聪明的。所以她知无不言:“前两年,阿放每年都带回三两银子,且不说他是不是全部带回了,但是一般人家,吃吃喝喝,一年到头都存不下三两银子的,所以在大家眼里,阿放这是有出息了。

  如果他三叔过继了守成,阿放有出息了,还能不照顾自己弟弟吗?守成年纪大了,知晓事情也没有关系,他要的也不是真正的亲儿子。至少在名义上,守成过继过去了就是他的儿子了,而且,他们还是亲叔侄。”

  杨海燕明白了:“他这也不是过继儿子,而是拉进相公的关系。说的难听点,用大房的钱给他养儿子。”

  秦母:“就是这个理。”

  杨海燕:“可是没必要,且不说将来三叔的闺女会不会孝敬他们,给他们送终。可就算不会,相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,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,有我们一口饭吃,终有他们一口饭吃的。”以秦放的性格,肯定会给他们养老的。

  再说,秦三叔他们晚年没有人养老,秦放这个侄子给他们养老送终,也是理所应当的。所以犯不着要过继。

  秦母:“话是这样说,但是你三叔就不信。”

  杨海燕:“阿爹和阿母你不同意,难道家人还能逼着不成?”

  秦母:“逼是没有人逼,可如果闹出来也不好看。你阿爹虽然也不同意,可作为兄弟,他又是老大,不能把话说的太死,所以这事儿得我撑着不同意。”

  杨海燕倒是知道的,如果秦父不同意,旁人会说他不顾兄弟死活。但秦母只是嫂子,她可以没有顾忌。“那爷爷奶奶是怎么说的?”

  秦母:“他们没有同意,也没有不同意。只说这件事让我们自己做主。”她也体谅公公和婆婆,毕竟两边都是儿子,不管过继不过继,也都是他们的孙子。

  秦母能想到的,杨海燕自然也想到,可是:“阿母,现在相公回来了,三叔如果和相公提了这件事,那可怎么办?”

  秦母哼了声:“他敢。我和你们阿爹还活着呢,他三叔要是敢为难阿放,看我怎么收拾他。自古以来,从来就没有爹娘还活着,长子就做主把弟弟过继的。”

  杨海燕知道,秦母的话可不只是说说,她想了想:“不如让三弟跟我们去边关吧。”

  秦母一愣:“啥?”随即又道,“不用不用,你们的日子也不容易,哪里能去给你们添麻烦。”

  杨海燕道:“我们在边关过的还不错,相公是七品千夫长,可以有五个私卫,虽然五个私卫的月例要自己出,但是他们是相公要培养的心腹。我在镇上用嫁妆银子开了铺子,家里也买了几个下人,此番回来没有带下人,一是怕家里不习惯,二是怕有心人多想。但是阿母是自己人,我是断断不能瞒着的。”这种事情的确不能瞒着。不然秦母如果知道了,还以为儿子儿媳妇防备着她,心里也会伤心。

  当然,杨海燕之所以透露,也是看人的,秦母是个可靠的婆婆,自然没有问题。如果是像秦二婶这样的婆婆,那她自然不会什么都说。